“高效课堂”理念下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强调,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占领思想阵地,控制好网络舆论。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时政课程要体现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把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融于时事中。国家的时政相关规定出发点比较好,但在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折扣。
1.时政教育不受重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时政概念模糊,大部分的思政教师认为学校对时政教育的重视度有待于提高。因受应试教育的一下,导致时政教育地位边缘化。目前,时政教育课在许多学校成为一种形式的存在,时政课并无相关的要求,思政课教室视情况而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加之在师资方面并无专职人员,时政教育的教学质量还有待遇提升。
2.时政教育内容的形式化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思政课中穿插者时政教育,距真正的时政教育的实效性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课程功利化,思政课中的时政教育有应付检查的“影子”,教育内容主题较为模糊,不鲜明,时政新闻多和时政教学时间的有限构成了一对矛盾。以及对时政主题的把握不够,很多时政内容宽泛,学生处于走马观花式的状态,因而实效性不强。
3.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随时事政治教育不了解,出现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同事因学校疏于指导,时政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教学中,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同时也影响者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4.思政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师在时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时事教育存在相应问题。部分思政教师缺乏清晰的认知,对时事教育了解不深、研究不透,出现罗列时事,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真正做到时政育人,没有站在时政育人的角度去审视时政教育。
5.时政教育存在方法不当
在时事教育的方法上,思政课不可避免的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现状,尤其是穿插在平日的教学中时更为明显,课堂上很少出现深入互动、热点讨论、社会实践等环节,语言乏味,内容枯燥。在微时代背景下,通过多媒体、自媒体等发生向学生传播时政信息的应用性不强,缺乏较为浓郁的时政教育氛围,大多数课堂呈现出“教”而非“育”。
(二)中学时政教育存在的亮点
1.时政研究的文献渐增多
随着教育改革,时政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强,很多学者及一线教师开始加强对时政教育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经验论文不断增多,时政教育方面的著作也开始增强,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突破。很多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时政育人的新途径,这有利于我们开展时政教育。
2.时政教育越来越受关注
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视思想教育。时政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会越来越受关注。另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时事新闻采用声像音频等方式进行传播,逐渐对中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
二、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时政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尤其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教育的深刻变革,中学时政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不安全因素正在因素正在蔓延,同时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时政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学生行为的变化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运用声光点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也在信息潮流的冲击下,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在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中学由于中学生还处于思想和思维的塑造期,缺乏一种是非评判的标准,也缺少对学生进行引导的人,行为方式开始变得直接、大胆和粗暴,对待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进行时,时事政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网络空间的扩大化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2.国内环境形势变化带来思想观念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也在加快社会变革的同时,更引起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复杂情况都会出现。面对社会带来的冲击,矛盾与困惑开始产生,尤其是对青少年。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打破了原来的生活节奏,面临着空前的就医、就业、教育甚至生存的压力。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青少年对现在的生活迷茫,甚至产生焦虑,有的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以及社会上的分配不均,也使得贫困、贫富差距拉大,更多的生活受到冲击。
3.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判断
现阶段,和平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各国之间的暗战洪流运动,局部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输出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观,对其他国家采取文化入侵的方式,显得更为隐蔽性,不断鼓吹西方的政治民主等观念,唱衰社会主义,使得很多人在信念上开始动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西方势力一直在进行和平演变,利用网络传播等手段传播一些不良的负面信息。而和平演变的着眼点之一就是中学生,可以看到形势的严峻性。不断向青少年输入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这无疑对当下的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中学时政教育对象的特点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广,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目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进行情感交流,尤其是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人文沟通交流的方式有了颠覆式的改变。据调查,中学生上网率已达到60%以上,上网已是学生离不开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主体自我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价值观念逐步功利化、自我约束控制力较弱。面对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要必须通过新的方式改变观念,强化对学生的行为引导。
(三)思政教师的局限
当下,做思想工作需要具备很高的素养和条件,广博的知识事基础,综合分析判断是基本技能。在进行时政现状教师访谈时,通过问答以及相关数据分析,部分时政老师素养有待于提升,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思政教师对时政研究度不够
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作为思政教师尤其如此。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信息传播得速度愈来愈快,作为时政教师,如何获取相关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思政教师本身应要深入钻研,而且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课堂得时事作为时政教学资源。时政教育得生命在于与时俱进,时政教师必须培养信息得敏感度。时时处处捕捉新闻热点,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这应是思政教师的必备的品质,但是在对部分思政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思政教师对时事的关注度、研究度有待于提升。
第二,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时政教师要具备“T”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在进行听课时发现同样一个热点话题或者社会事件,一个老师只能用思想或这政治学解释及引导;一个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可以从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当然后者的效果是显著的。
我们知道,时事政治的教育是需要从多方面解读的,这就必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而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
(四)时事政治教育方法欠缺
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很大。同样时政教育也是如此,但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时政教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时政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化
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属于思想教育范畴,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脱节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时政与思政共同育人的价值。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化和没有很好的将政治理论知识迁移导时政教育中去,使得知识没有实现融会贯通,教育的实效性不够。
第二,现代教学技术没有在课堂上展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应有之义。但是在课堂上出现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度不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部分教师使用课件或影像视频但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语言枯燥,缺乏幽默和激情。
第三,思政课堂形式比较单一
思政教师课堂满堂灌,缺乏必要的互动性,基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比较明显。
三、中学时事教育的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时事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证的教育提供了便利,另外一方面,由于教育内容、对象、目标的新变化及新要求面临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时事政治教育工作及涉及国家的战略高度,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新的新历史时期,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水平。基于实证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学校管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提升,才能有效提升时政教育的。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在育人中,时政教育不但是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指向标,也是学生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首先,正确认识时政的作用。是三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学校领导对时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让时政教育成为育人当中的润滑剂,助推学校的素质教育。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时政教育氛围。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主体,要不断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而为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学校要打造时政教育文化,切实通过校园宣传栏、自媒体等形式对相关时政新闻进行宣传报道,进而为学生提供了解信息的窗口。学校图书馆要适时更新相关时政杂志。通过校园电台广播及手机客户端推送相关实事新闻,使校园师生在无形之中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最后,积极搭建多方育人桥梁。在多方育人的条件下,社会和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努力,多方联动,为中学生共同搭建良好的平台。学校要搭建沟通的桥梁,要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架起友好之桥,保持有效沟通,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而共同努力。中学时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家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构成的一个实政生态圈。只有一个相互紧密配合的生态健康生态圈才会取得良好成效。
(二)丰富时政教育内容
对于时政教育来讲,时政内容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在教育当中,它起到了灵活性的作用,好的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会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时事政治作为一门政治学科,有其特殊性和现实性,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面对海量的时政信息,选择什么样的时政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取方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新鲜性,有趣的事件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注意力。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同学生发生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和点评,会起到不错的课堂效果。第二,注重注意时效性。时效性是时政新闻的生命,具有时效性的时政是有温度的,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的。教师在进行时事新闻和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时候,要将国内外发生的新闻热点或焦点事件作为选取时政教育内容的关键,实现更好地进行时政教育。第三,注意综合性。在实战教学当中引入的时政事件,最好能是综合性的,这样可以全面的引导学生的关注度。要综合全面的分析所选取的时政新闻,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理解,通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分析新闻热点,避免学生片面的看待新闻热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将社会和课本的理论知识看成一体。第四,注重针对性。在时事政治教育的课堂上,相对于零散的灌输时政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具有明确主题、带有一定系统性的时政教育。中学生处于思维形成期,对真实的选择,以及教育接受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学生们更喜欢有章法的学习。
(三)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时政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中学生,因此中学生要端正学习时政的态度。首先,转变对时政漠视的态度。时政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不关注时政就是不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积极的融入社会,积极投身到实政的学习当中去,了解国内外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其次,还需转变学习方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做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在社会氛围当中就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提升主动式的学习习惯,尤其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方式都较为便捷。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改变学习方式,提升自身的时政关注度。最后还需要培养学习兴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告诉学生要在生活当中做一个有心人,社会随处即是课堂。中学生要逐步培养学习时政的兴趣,关注社会动态,了解相关事件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度,在课堂上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当中得到快乐。
(四)思政教师需提升水平
思政教师作为一线从事时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自身的水平决定了时政教育的高低,因此不断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第一,强化对时政的深入研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时政教育的重要性,切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相关的时政深入研究,每天要通过相关媒体渠道获取相关的时政信息。在微时代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时政课堂以及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探索时政教育的新领域,深入研究时政特点,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升自身水平。第二,不断丰富时政知识储备。时政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德育工方面的工作,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有有了专业知识才能深度的解答有关社会热点话题及疑难问题,掌握的知识越广博,对实证分析就越透彻,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游刃有余,才可以把知识讲的有深度,也有宽度,更有力度和温度,才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喜爱。第三要提升课堂的教学技能。时政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采取讨论,探究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同时,老师要采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戏曲、电影、音乐、动画、软件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教学课件,作为教材上的上课的形式,这样才能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化静为动,化深为浅教,强化时政教学的实效性。
(五)改进时政教育的方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非常重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接受时政教育,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现阶段复杂的情况需要,采取新的方式进行时政教育,课程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及时政教育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三贴近的原则。不断提高时政教育的实效性,强化时政教育的育人能力。第一,要做到重视时政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帮助中学生理解时事政治教育当中的疑难问题。第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通过其他形式,让中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事件并探究背后的原因,从而有效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第三,利用现代技术服务时政教学课堂,互联网+思维改变着人的行为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时政课堂教学,不但增加了教学的有效性,更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质量。第四,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时政课堂教学。为更好的提升时政教育的质量,应该采取多种途径,丰富时政课堂形式,把最新的时事传递给受教育者。可以实行新闻发布值日制,由值日的学生负责组织主持每次时政课前的新闻发布活动。也可以通过辩论、相声、小品、对话等多种形式,把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进行讨论或点评。还可以举办热点讲座,演讲比赛及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丰富时政课堂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